加入收藏

淮南市2021年市级财政决算草案报告

发布日期:2022-07-19 15:00    来源:市财政局国库科     阅读: 字体: [ 大 ]  [ 小 ]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财政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力组织财政收入,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平稳,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提供财政支撑。

 一、2021 年全市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1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9.6亿元,增长5.4%,完成汇编预算数的102.4%。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7.6亿元,下降3.6%,完成调整预算的96.4%。财政平衡情况:2021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9.6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52.2亿元,债务(转贷)收入22.4亿元,上年结转结余3.3亿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9亿元,调入资金27.6亿元,收入总计319亿元。2021年,全市支出总计308.8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10.3亿元。

 2021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3亿元,下降9.8%,完成预算的100.1%。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1.1亿元,增长4.1%,完成调整预算的95.6%。财政平衡情况:2021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3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50.5亿元,债务(转贷)收入9.8亿元,上年结转结余2.9亿元,通过盘活存量等方式调入资金13.7亿元,收入总计106.3亿元。2021年,市本级支出总计101.7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4.6亿元。

 转移支付资金收支情况。2021年省对我市转移支付资金151.8亿元(含省直接结算寿县51.1亿元),剔除2020年特殊转移支付不可比因素,增长1.3%。其中:税收返还3.2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 117.7亿元,专项转移支付30.9亿元,有效缓解了我市财政支出压力。市对县区转移支付53.6亿元,剔除2020年特殊转移支付不可比因素,增长3.2%。其中:税收返还1.2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36.2亿元,专项转移支付16.2亿元,进一步提高了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1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0亿元,完成预算的121.1%,加上级补助、债务(转贷)收入、上年结余、调入资金等收入总量为54.6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40.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7.8%,加债务还本12亿元,支出总量为53亿元,收支总量相抵,年终结转结余1.6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1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681万元,实际收入完成3086万元,为预算的83.8%,加上级补助收入18568万元,上年结余3216万元,收入总量为24871万元。2021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4205万元,实际支出完成13617万元,为预算的95.9%,加调出资金150万元,收支总量相抵,年终结转结余11103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1年市本级社保基金收入完成66.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3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1.1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0.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7.7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9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4亿元。社保基金支出66.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7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2.6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17.2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9.4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2.7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5亿元。当年收支结余0.5亿元,年终滚存结余63亿元。

(五)86家部门决算情况。2021年,列入市人代会审查的86家部门收入预算调整数为99.3亿元;支出预算调整数为99.6亿元。正式编成的2021年86家部门决算,受上级转移支付增加等因素影响,收入完成100.4亿元,为预算调整数的101.1%;支出完成101.9亿元,为预算调整数的97.3%。其中,卫生健康支出15.3亿元、教育支出11.9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4.8亿元、公共安全支出8.2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亿元。

(六)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淮南市本级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23.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96.4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26.9亿元。淮南市本级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2.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69.3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03.2亿元。淮南市本级2021年发行债券19.5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1.4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8.1亿元。债券涉及市本级20个项目,资金投向产业园区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保障性租赁住房、水利、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淮南市本级2021年偿还政府债务本息合计28.3亿元,其中偿还一般债务本金7.1亿元(含外债),利息2.4亿元;偿还专项债务本金15.7亿元,利息3.1亿元。

(七)预算绩效管理情况。一是全面加强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目标编制环节全覆盖,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编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2021年,部门预算中编制绩效目标的重点项目308个,覆盖资金15.7亿元。二是推深做实绩效评价工作。评价项目覆盖四大预算体系,覆盖政府债务、政府购买服务等特定类型业务,覆盖单位整体支出,覆盖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评价。年度财政重点评价项目35个,资金5.4亿元,自评报备项目65个,资金2.8亿元。三是充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制定《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意见书》共计47份,提出具体意见156条,下达相关单位进行整改。根据《淮南市市级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暂行办法》,结合项目刚性、合同约定等因素,在2022年部门预算编审环节,采取优先安排、适当安排、适度核减、压缩预算等方式,对评价结果具体应用,涉及财政资金8114万元。四是严格落实绩效信息公开。主动向社会公开,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开重点评价结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2021年11月,向市人大常委会行文报告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情况。

(八)园区决算情况

 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财政决算情况:2021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069万元,比上年增长6%。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上级补助收入278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046万元,上年结余25万元,收入总计42925万元。2021年全区支出总计4034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2576万元。

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南新区)2021年财政决算情况: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067万元,比上年增长6%。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上级补助收入32182万元, 债务转贷收入5950万元,收入总计114199万元。2021年全区支出总计11419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无结转结余。

 二、2021 年全市预算执行效果

(一)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抓好财政收支。扎实组织财政收入,着力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实财力支撑。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9.6亿元,增长5.4%。建立财税联动工作机制,定期研判财政收入形势,围绕做大税源、做强税基、做优税质,促进财政收入有质量、可持续,2021年税收收入70.6亿元,增长10.9%。积极拓宽财力统筹渠道,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2021年,市本级盘活存量资金3.5亿元,对冲减税降费的财政减收压力,统筹的资金重点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等重点领域投入。深度挖掘内部潜力,以一般债券置换财力、平台公司适当反哺财政、重大交通项目税收归集、司法罚没物资处置等方式千方百计增添收入。

(二)促进产业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支持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出台《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等安排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兑现资金1.7亿元,精准滴灌、有效帮扶。调整优化科技创新产业政策,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800万元,统筹“制造强市”及“三重一创”专项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8.8亿元,增添市场主体发展信心和动力。支持园区产业发展,发行新增园区建设领域专项债券13.2亿元,推动园区基础设施提质扩容。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亿元,全力支持创业就业。

(三)办好民生实事,兜住兜牢民生底线。2021年13大类民生支出完成236.3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85%,切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保障人民美好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统筹投入教育资金49亿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统筹投入疫情防控资金5亿元,保障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及检测基地建设。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资金近4000万元支持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物设施维护。通过“一卡通”系统累计发放财政惠农补贴资金20.2亿元,持续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坚持以33项民生工程实施为抓手,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投入资金54亿元,为年初预算的101.6%。

(四)咬定目标任务,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6.2亿元,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安排保障领域,安排支农项目资金共20.3亿元,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好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全年共投入14.6亿元支持开展生态保护治理相关工作,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财政运行风险防控,硬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约束,坚持控增量与化存量并重,有力有序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截至2021年底,全市各级政府债务余额均在核定的限额内,并已超额完成隐性债务累计化解任务。

(五)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绩效评价管理。树牢过紧日子思想,严控和压减非刚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保障重点领域支出。2021年财政支出完成277.6亿元,全市“三公经费”累计支出下降0.4%,实现“只减不增”的预期目标。深入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财政支出的基数概念和固化格局,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实现资金聚力增效。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全过程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突出源头管控,对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加强绩效目标管理,设置细化、量化的部门整体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作为后续实施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的依据。按照“谁支出、谁负责”的原则,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着力提高监控效率和结果应用效果。

(六)加强财政监督,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强化财经纪律监督,在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国库、资产等管理领域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推动重大财税政策落实到位,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党内法规学习,常态化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财政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牵头负责省、市下发的五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开展领导干部“进户访企”,通过走访慰问、征求意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结合“两共建三关爱”党建品牌创建、文明创建办实事,开展结对共建,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三、落实市人大决算决议情况

 一年来,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决议要求,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取得新的成效。

(一)依法履职尽责,提升现代财政管理水平。依法做好向人大报告工作,依托人大监督联网等系统按要求报送预算收支报表、财政收支简况和转移支付情况。严格执行年初预算,严控预算追加,从紧审批项目预算追加。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加强财政执法监督检查,确保相关财政政策依法落实到位,全面推进财政信息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二)加强资金统筹,不断促进财政挖潜增效。改变“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打破财政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清理整合专项资金,优化财政资金配置。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减少年初大预算比重,按照要求将各部门或单位主导执行的专项资金全部落实到部门预算中,细化到基层单位、具体项目。大力增收节支,厉行节约力保重点支出,压减市级项目支出预算。

(三)突出绩效为先,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强对市直部门的业务指导,开展预算一体化、财政财务、民生工程、预算公开政策等业务培训,督促市直部门配强财务人员力量,全面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和内部财务管理。将绩效目标设定作为预算编制的前置环节,牢固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结果作为专项资金调整、撤销的重要依据。建立动态评价调整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结果应用。

(四)发挥财政职能,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足用好各项财政政策,推进创业就业、科技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在落实“三保”的基础上,规范县区财政资金调度管理,确保国库资金使用安全和高效运行。支持县区(园区)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积极培植财源,壮大巩固税基,切实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积极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出台相关实施方案,进一步厘清市与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一年来,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指导下,我市财政改革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总体情况较好。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财政运行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受减税降费、疫情防控常态化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支出增长刚性较强,财政收支总体上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政府性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部分市辖区“三保”支出兜底压力较大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财政重点工作

 2022年,全市财政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力促财政平稳运行,持续改善民生保障,进一步提升财政服务管理水平,支持淮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以优化收支为抓手,全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

 进一步加强收入预期管理工作,积极做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后财政收入调度。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立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体制,健全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严格把关各项支出政策,按照“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安排支出,坚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把有限的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改善民生和支持市委、市政府重大政策、改革和项目实施。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紧抓中央财力下沉契机,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政策支持,盘活资金资产资源。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坚决防范化解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保障全市财政平稳运行。

(二)以急难愁盼为重点,优先保障民生领域支出。

 围绕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支持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15分钟健身圈建设、15分钟阅读圈建设等20项民生实事,跟进支持开展就业促进、老人助餐、安心托幼等10个“暖民心行动”,牵头制定行动方案,主动做好相关资金测算和保障,推动一批群众关注度高、反映较为集中、年内即能生效的民生实事尽快惠及人民群众。管好用好直达资金,协同各资金使用单位,继续落实直达机制相关政策,切实加强系统监管,确保直达资金及时惠企利民。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加强污染防治监测能力建设。

(三)以振兴产业为关键,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以起步即决战的奋进姿态深入践行“一改两为五做到”,持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落实我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做好各项财政政策牵头工作。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增大,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协同联动、共同发力,坚持把“落实抓细退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来抓,拿出“真金白银”,主动用财政收入的减法换企业主体获得感的加法。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振兴、合淮同城化、与闵行区深度对口合作等我市重点谋划项目,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本等要素,支持产业发展。用实用好专项债券资金,主要投向于重大水利工程、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煤沉陷区、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医疗卫生、文旅资源提升等方面重点项目,切实发挥政府债券资金稳投资、扩内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以助企纾困为导向,全面强化帮扶市场主体。

 落实落细财政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各项政策,扎扎实实为广大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用好金融工具为企融资减负,补充市级政银担风险补偿资金,进一步提升市级担保机构融资增信功能和服务水平,降低担保费率,惠及更多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计划出台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的若干举措,在合同预付款比例、合同签订和资金支付、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小微企业价格评审优惠等方面给予更多便利实惠,切实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依据“免申即享”原则,认真贯彻免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政策,全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以免收、退付、抵免等多种形式切实落实落细免租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五)以绩效管理为依托,全面有效落实科学理财。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动态评价调整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推动绩效评价信息公开透明。压实部门主体责任,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创新绩效评价模式。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扎实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主动接受市人大监督,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及全市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持续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经营、处置管理程序,有效提升国有资产底数质量,持续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市直单位财务集中管理平台等信息系统应用,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分享到: